余姚市中医医院网站 生活用药 山药:山中之药,药中之食
 
今天是: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
中医科普
 
百草园
宣教活动
生活用药
养生保健
 
首页
>中医科普>生活用药
 
 
山药:山中之药,药中之食
发布日期:2023-11-27浏览次数:354字号:[ ]


IMG_256

 

生活中,有这么一部分人,他们总觉得自己这个身体,哪哪都虚,又无从下手。这时候,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吃上一段时间的山药试试。山药是一味药食同源的好食材,新鲜、干品都易采购,药性平和,无需担心补过补错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就有记载:山药色白入肺,味甘归脾,液浓益肾,能滋润血脉,固摄气化,宁嗽定喘,强志育神,性平可常服多服……”

 

中医有五色、五味入五脏的理论,山药色白入肺经,味甘入脾经,且山药本身又非常多汁,新鲜的山药切开来黏黏糊糊的,和肾精非常相似,以形补形,故能补肾。也就是说你吃一次山药,同时把脾肺肾三脏都补了。现代研究也表明,山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帮助消化。对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。此外还有抗氧化、抗衰老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、肝损伤的保护、抗肿瘤、抗突变等多种药理作用。

 

山药对脾虚、肺虚、肾虚证、消渴气阴两虚证(糖尿病)皆管用,它能健脾益气,滋养脾阴;补肺气,滋肺阴;补肾气,滋肾阴。总结起来就是它既能补脾肺肾之气,又补脾肺肾之阴。山药这么好,那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呢?

 

1.容易腹泻的人。一吃完饭立马就要跑厕所的人,还有的人他不腹泻,但是大便稀软不成形,这些脾虚的人群都可以试试山药。

 

2.抵抗力差,容易感冒的人。抵抗力差按照中医理论来解释就是正气虚,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身体就扛不住。尤其是有些小朋友,三天两头感冒,山药就是一味增强体质的良药,它补肺补脾又补肾,就等于是在扶助体内正气。熬水也好,煮粥也好,还可以拌点糖进去,味道甜甜的,口感好,小孩子也爱喝。

 

3.平时总是头晕乏力,腰膝酸软,各种小毛病不断的人,就像我们开头说的那类人群。倒不妨把山药贯穿到日常的饮食当中,坚持吃上一段时间,体质会有明显改善。

 

4.经常食欲不振的人。山药一煮开来,味道很香,香能醒脾,山药一进到体内,脾脏就变得活跃起来,自然卖力干活,胃口就开了。

 

5.经常外出应酬的人。老话有讲:一顿吃伤十顿喝汤。吃得多又吃的晚,接下来几天,不妨用山药熬粥喝,再辅以清淡饮食,忌肥甘厚味,很快就能补回。

 

6.大病久病以后,身体虚弱的人,尤其是动过手术或者放化疗过后,身体各项机能比较虚弱,此时需要缓慢进补,而山药专养术后体弱,又不会增加身体负担,药性和缓的山药就能帮你于无形,一点一滴中就把虚损的部分缓缓培补起来。

 

7.一吃补药就上火的人,虽然体虚但又不易消化吸收一些富含营养物质的汤方、药膳,此类人群也可以试试甘润、平和的山药。

 

8.山药特别适合气血不足,看上去瘦瘦靴削的人,它能够让人体肌肉饱满起来。

 

当然,山药的适宜人群,远不止这些,只要你感觉到身体虚了,不足了,都可以用山药来调补调补。不过在调补之前,最好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,如果舌苔厚腻,就不要单独食用山药了。

 

IMG_259

 

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几种

简单易行的山药药膳:

 

山药羊肉粥:鲜山药200g,羊肉、粳米各150g。先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,羊肉去筋膜切块备用。将粳米下锅,加水煮之,待米开花下羊肉,煮沸十几分钟后下山药,煮至汤稠肉香(加调料)即可。此粥可作为脾肾两虚的食疗补方,尤适用于小儿、老年体虚气弱者。

 

IMG_260

 

山药炒蛋:鲜山药250g,鸡蛋2只。山药去皮洗净,切片。鸡蛋打匀。锅内放油加热至七成,放入姜丝,煸至香气大出,下山药片炒至软,拨向一边。将鸡蛋倒入另一边,待结成块后与山药一并炒匀,放入盐、味精等佐料炒拌均匀,即可食用。本品味美可口,健脾开胃,可增加食欲。

IMG_261

 

山药黄瓜粥:山药60g,黄瓜150g,糯米50g。先将山药加工成细粉,黄瓜洗净,榨汁。糯米熬粥,将成时,加入山药粉、黄瓜汁,搅拌煮沸后即可食用。本品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,适宜于美容健身。

 

除此以外,山药还有很多做法:例如山药黑木耳炒虾仁、山药银耳羹、小米山药粥、山药莲子排骨汤等等。大家有兴趣的可采购一本中医药膳学方面的书籍阅览。

 

 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 
关于我们 | 帮助信息 | 隐私安全

本部地址:浙江省余姚市中山南路 1500号
咨询热线:0574-62672729(工作时间)
府前院区(阳明国医馆)地址:余姚市凤山街道府前路18号
咨询热线:0574-62629732(工作时间)
夏令工作时间(5月1日-9月30日):上午8:00-11:30 下午 13:30-17:00
冬令工作时间(10月1日-4月30日):上午8:00-11:30 下午 13:00-16:30
邮编:315400 
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1040号 浙ICP备11060670号-1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