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健康教育
  • 健康生活方式—减盐、减油、减糖
  • 阅读:
  • 时间:2025-04-14
  • 发布:
  • 减盐核心信息

    1.饮食中钠盐含量过高会引起高血压,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。

    2.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。

    3.家庭烹饪少放盐和酱油,学会使用定量盐勺。

    4.减盐需要循序渐进,可以用辣椒、大蒜、醋、胡椒为食物提味,逐步改变口味。

    5.少吃榨菜、咸菜和酱制食品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。

    6.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,选择“钠”含量低的食品。

    7.减少使用酱油、蚝油、豆瓣酱、味精、鸡精、沙拉酱、番茄酱等调味品。

    8.多选择新鲜的肉类、鱼类、蛋类,少吃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。

    9.盐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食品中,比如方便面、挂面、坚果、面包、饼干、冰淇淋等,要警惕这些“藏起来”的盐。

    10.在外就餐时,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,有条件的尽量选择低盐菜品。


    减油核心信息

    1.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,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,但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。

    2.植物油和动物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,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。

    3.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。

    4.烹饪时多用蒸、煮、炖、焖、凉拌等方式,使用不粘锅、烤箱、电饼铛等烹调器,均可减少用油量。

    5.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,定量用油、总量控制。

    6.高温烹调油、植物奶油、奶精、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。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,每日不超过2克。

    7.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的零食,如饼干、糕点、薯条、薯片等。

    8.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,坚持选择少油食品。

    9.减少在外就餐频次,合理点餐,避免浪费。

    10.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。


    减糖核心信息

    1.各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(或称游离糖)的摄入,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。

    2.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,具有甜味特征,包括单糖和双糖。常见的有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等。日常生活的白砂糖、绵白糖、冰糖、红糖都是蔗糖。

    3.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,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,增加超重、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。

    4.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,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%以下。

    5.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,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。

    6.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,制作辅食时,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。

    7.建议减少饼干、冰淇淋、巧克力、糖果、糕点、蜜饯、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。

    8.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,尝试用辣椒、大蒜、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,减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。

    9.在外就餐时适量选择糖醋排骨、鱼香肉丝、红烧肉、拔丝地瓜、甜汤等含糖较多的菜品。

    10.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。在温和气候条件下,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(约8.5杯)水,女性最少饮用1500mL(约7.5杯)水。



  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